养犬管理工作20余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昨天,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养犬管理规定”)实施情况的报告。上述报告指出,养犬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对于健全完善本市养犬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依法开展犬只登记年检和免疫检疫、促进市民依法文明养犬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市养犬管理工作20多年来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自2021年以来,本市一直保持人狂犬病零病例。

据了解,养犬管理规定于2003年10月开始施行,距今已有21年。为全面了解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按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今年8月至11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养犬管理规定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

检查报告指出,在职能部门执法管理方面,近三年来,公安机关共查处无证养犬8732起,违规饲养大型犬882起,违规携犬外出5.5万余起。在犬只免疫检疫方面,本市依托动物诊疗机构和基层兽医工作站建立免疫检疫服务网络,共设立犬只狂犬病免疫定点单位695家、动物检疫申报点56个。在人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方面,本市自2005年开始设置狂犬病门诊,实现伤口规范处置、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和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的“三位一体”服务。目前共设置狂犬病门诊121家,其中首诊24小时门诊91家,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正是由于犬间实现了长期高密度免疫接种,以及人用狂犬病疫苗及时有效接种,本市自2021年以来一直保持人狂犬病零病例。

报告指出,尽管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定实施起步较早,但多年来,不拴犬链遛犬、不清理犬粪便、养犬扰民、违规养犬、犬伤人等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依然屡禁不止,养犬突出问题的治理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

养犬管理和服务还不够到位。报告指出,养犬管理工作中,在登记年检、免疫检疫、领养救助、导盲犬培训、流浪犬收容、亡犬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还存在衔接不畅、职责不清、服务不到位等不足,一些服务措施在落实过程中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回顾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禁”到“限”,再到“限管结合”的过程。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犬已经成为部分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方式,养犬管理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现行法规实施20余年来的情况看,虽然形势总体比较平稳,基本没有出现恶性涉犬事件,但养犬行为不规范、各方关系不协调、管理的统筹性和便民性尚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大、养犬人与非养犬人的矛盾纠纷频发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通过加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来解决。

报告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对依法文明养犬的需求。要在广泛收集民情、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研究是否对登记办证、审核年检、免疫流程、救治留检等进行调整优化。要进一步规范宠物交易和养殖,促进宠物食品、用品、诊疗、培训等产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养犬管理的便利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服务模式。要继续深化法治宣传,强化依法文明养犬意识。文/本报记者蒋若静责任编辑: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