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曳:用好、护好、扩大绿电,推动城市向“新”向“绿”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东频道

朴馨语

拍摄、剪辑:何善福

近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站长张小曳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在城市的绿色转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阳江为例,分析了阳江发展绿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介绍院士工作站的主要研究方向,他描述了未来科技创新如何用好、护好、扩大绿能产业,为城市向“新”向“绿”建言献策。

人民网广东频道:科技创新如何引领城市支柱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城市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张小曳院士:我认为,科技创新在城市的绿色转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讲?当前,全世界各国都在思考,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随着我国承诺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一系列的政策、市场机制都会向绿色转型。对于企业来说,这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一定要有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科技创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瞻性。以阳江为例,这次论坛有170多家企业都有意向到阳江来投资,他们为了什么?他们看到了阳江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看到了阳江的绿能产业示范园和绿电直供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名牌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降低碳足迹、应对全世界绿色转型大潮的机遇。同样,对于城市来说,谁走在前面,谁抢先一步,谁就迎来了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先机,可以带来收益,造福城市,同时造福百姓。

人民网广东频道:请您再展开讲讲,您认为,阳江发展绿能产业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张小曳院士:阳江发展绿能产业的主要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资源优势。阳江海上风电的建装机容量是全国第一,未来也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政策优势。阳江对于绿能产业发展方向把握准确,同时肯干实干。

当前,阳江已经建立了绿能产业示范区,吸引全国的优质企业或产业链落户示范区。不久前,阳江还探索了绿电直供模式,未来,绿色能源的供给方企业将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市场定价。同时,阳江现在还要做虚拟电厂,把储能和用户端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有可能形成示范性的绿色网络,保证绿电能够更好地得到消纳,用这一优势吸引更多的优质的企业落户阳江,届时,阳江绿能产业发展将实现赛道的彻底转换。

人民网广东频道:今年4月,院士工作站在阳江揭牌。为什么选择落地阳江?院士工作站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什么?如何应用?

张小曳院士:我们团队的研究强项主要是预测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特别是气候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未来小于非常高分辨率的气象变化,为更加精确的环境变化监测提供强有力支持。这种预测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团队思考,这些思路能不能够在城市层面实现。当时,我们就应阳江市委市政府邀请,考察了阳江的绿能产业示范园,看到了阳江的海上风电产业。落户阳江之后,我们团队主要在做这几方面事情:

一是我们要用好绿电,确认阳江的碳资产。我们认为,碳是资产。通过阳江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可以得到整个城市碳排放总量、碳汇的相关数据。同时通过之前提到的绿电直供模式,确认产业园内每个企业的碳资产、碳足迹。随后,我们则可以通过之前提到的虚拟电厂,尽量降低碳足迹。

二是我们要扩大绿电。我们和阳江相关部门探讨,未来城市绿电产业怎么规划,用什么技术,在哪里增加投入,从而增加阳江的绿电供应。

三是我们要护好绿电。目前,新能源企业需要提前15天向电网汇报供电量。如果到约定时间还没有这么多绿电,会对电网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能够尽量延长预报的时效,比较准确地告诉电网供电量,就能尽量减少影响。这也是我们团队的一个主攻的方向。我们的大模型做到了这点。我们还建立了监测和预测系统,预测未来的极端气候,尽量减少企业因此产生的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此外,我们对提升空气质量也有一些规划。当前,超9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如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等都会减少,空气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人民网广东频道:您认为,接下来,阳江应该怎样用好各方优势,科技创新驱动绿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小曳院士:我认为,一方面是要调动现有的新能源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它们为阳江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的阳江,绿能产业方面的人才是稀缺的。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协助企业布局,提高企业的干劲。

另一方面,就是争取把优质的产业链吸引过来,把新能源产业的各家龙头企业吸引过来,带动阳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整个城市的加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